news新闻概览
05
Mar
《热辣滚烫》是拍给谁的?贾玲:明白这点我花了四十二年
新闻来源:伦敦家庭办公室 浏览量:104
贾玲的梦想,照进普通人的现实

微信图片_20240214143441.jpg如果说这个春节假期有什么现象级的爆火新闻,一定非贾玲和她的新电影《热辣滚烫》莫属。从大年初一的首映日,直至今天,仍然在热搜榜上稳居高位。

电影上映后,不管褒贬如何,已经引起了巨大的话题热度。有很多观众为这部历时一年精心准备的诚意之作打出了高分。

被资本和机会选中的幸运儿有很多,但是如果不是倾注了满满的对观众的诚意,如果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的尊重,贾玲不会成为现在的贾玲。



网友评论

上一部《你好,李焕英》是贾玲为妈妈拍的,这一部《热辣滚烫》是拍给她自己的作品。而在电影完成 后首次露面的首映礼上,贾玲自己回应:这部电影是献给你们(观众)的!

微信图片_20240214150140.jpg

不得不说,贾玲确实很会拍。

当春夏秋三季轮转,镜头切换,乐莹挥出的每一拳,跑出的每一步,每一位观众都可以隔着屏幕感受到那种人生中面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的艰辛和心疼;

微信图片_20240214150500.jpg

当比赛场上,乐莹被对手最后一击,倒在地上的时候,《送你一朵小红花》的音乐响起,往事重现......此刻,满脸是血躺在地上的不仅是拳击台上的乐莹,还有无数坐在影院里的我们,那些被生活的重拳击倒在地的芸芸众生;

afb968b1fd60ab653636e61041e64d1.jpg

当大荧幕上那个穿着白色礼服站在海边的乐莹回眸定格的时候,身旁观众席轻呼:“哇!”真的好美!这赞美不仅是送给重生后的乐莹的,也是送给此刻的自己——滚烫人生,我也可以!



网友评论

“以前我看电影,总是在看别人的梦想照进他们的现实。《热辣滚烫》是我第一次觉得,我在看自己的故事,看贾玲的梦想,照进了我的现实。”


“想赢一次”,却不是赢在赛场

事实上,从官宣到影片上映之初,质疑的声音一直都在。

“这不就是一部减肥成功的洗脑普通人的励志片吗?

还不是借“贾玲瘦了100斤”的噱头炒作热度吗?”

甚至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抱有这样的看法的观众也不在少数。


但当你完整的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甚至都不是一部关于拳击运动的电影,它是一部献给有着讨好型人格观众的电影,或者说的好听些,是献给生活中那些总是为了别人而活的善良人们的电影。

这也是与之前的日版《百元之恋》最大的区别,却也是改编后的点睛之笔。

a747ae348894e1a7c010352b877a252.jpg乐莹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普通女孩,她自卑敏感、善良内向,以为付出真心就能收获善意,可自己以为的隐忍和退让只能带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可当她第一次看到一场拳击比赛时,惊诧于两个人在台上都打成这样了,最后在比赛结束时却还可以相互拥抱。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她以往认知的隐喻:回避和隐忍换不来的,直面打击和迎头反击却可以。 


再后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乐莹,开始自己的蜕变之路:完成一场拳击比赛。


所以当第二回合那个完美两分钟长镜头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回答坐在台下的妹妹乐丹问出的那个终极问题:

“明知道赢不了,为什么还要一直打?”

08625dfac57c0a5092cf801c2463e4a.jpg

可以说,这才是贾玲作为导演最想向观众表达的所谓“赢”的精神内核

人生短暂,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评价,爱自己,为自己而活,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影片结尾的时候,昊坤追问什么时候可以再约见面,乐莹回答:“看心情!”  

当一个曾经具有讨好型特质的自卑女孩轻松地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新的人格重塑已经完成了!


全片最后一个镜头——她从幽暗的巷子一端,跑步奔向明亮的前方,所有观众都在心里赞叹:“乐莹,赢得漂亮!”

 8651a24ea68b836c0d5bbb665550d85.jpg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个才是贾玲导演真正想向观众做出的核心表达。

人生在世,我们总会受困于各种各样的价值评价:学习好,工作好,懂事,听话等等。


我们也更习惯“慕强”,而变瘦、变美、变富,变强等等,这终究还是别人眼中的价值等价物。


这不是真实的自己,也不是该爱的那个自己。


You Only Live Once.


人只活一次,一定要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最重要的的是,自己才是那个有资格评判到底是输还是赢的人生裁判。


如果一定要定义输赢,无条件地爱自己就是赢!

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世界!


9f1fe4282d9aaee6c55bf9eaa32546d.jpg

而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这个点的表达,也很好理解,因为乐莹的身上有导演的影子。


都说喜剧是冒犯的艺术,但更多时候是讨好的艺术。女喜剧演员,有的时候更要跨过性别鸿沟,或扮丑自嘲或自我贬低,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另类讨好。


就像她说的,她的快乐来自观众的快乐,只有把观众逗乐了,自己才能感到快乐。


只不过与贾玲不同的是,乐莹是个更趋于性格内敛和自我封闭的人。


所以我猜测导演一定也是对讨好型特质有很深的感知的人,所以才能把乐莹这个人格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


从这个层面来说,贾玲虽然不是最有才华的导演,但她一定是最有诚意的导演。


她拍电影的初心未改,这也许是一部她拍给自己的电影,但更应该是一部她拍给那些不够爱自己的普通人的电影


就像导演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特意提到拍摄自己减重成功,走在上场通道的那条路上时,失态到落泪。


“那时的我百感交集,这条路,也许花了我一年时间,也许是四十二年。”

爱自己这件事,是会传染的
w700d1q75cms.jpg

爱自己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相当难。


在中国人的教育观里,自我的部分通常被挤压的很小,更多的会将个体置于集体概念中,定义评判对外界对他人甚至对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但实际上,无论分散还是聚集,每一个个体才是唯一有活力有创造性的源泉。


只有每个个体都活的自洽,整个群体才会散发光芒。

举个例子,很多家庭教育甚至学校教育中,都会不自觉地放大和宣扬父母的不容易。


学校会组织集体的感恩教育,就像之前有个很火的视频,家长会上,一个母亲站在台前声泪俱下讲述自己养育孩子的做出的巨大牺牲,痛哭到不能自已。


这个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说经历了种种痛苦,对自己来说,应该是很深的伤害。她却没有尝试规避伤害减少痛苦,她甚至在默许甚至炫耀这种伤害。


她觉得,这种伤害越深,越可以换来对等的奖赏——孩子的知恩图报。


试问,这能算是一种正常的爱吗?这里面有一丝一毫对自己的爱吗?

有人会说,这个妈妈虽然不爱自己,但是她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

可真的是这样吗?


当所有的观众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这个妈妈内心的痛苦,而作为跟这件事唯一有关的孩子,除了感受更深的痛苦,他还会把妈妈痛苦的原因归结为自己。


是自己造成了妈妈的现在的模样,自己应该是一个有错(罪)的人。

试问,一个孩子,他觉得自己有罪,他会爱自己吗?

不,他甚至都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一个不爱自己的妈妈,无法养育出一个爱自己的孩子。


就像原生家庭的命运轮回,也像萋萋旷野中的一颗火种,爱自己这件事,它是会传染的。


LFO专注于对孩子的教育和规划,并提供各个年龄阶段的留学高级定制服务,始创 并扎根伦敦十数载,先后辐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多地,可中英配合并提供24 小时无时差服务。 

伦敦家庭办公室易源文件-01.jpg


分享:
返回列表